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月关马,(https://xueqiu.com/2722075300/191714975)
作为国内最早、规模最大的一批p2p,宜信在清退风潮中,隐蔽的转向了财富管理领域,同样操作的还有为大众所熟知的‘恒昌’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。
之前披露过‘网信’在暴雷后的无良操作,今天来扒一扒目前尚存的另一个p2p鼻祖‘宜人贷’的母公司--宜信财富。宜信财富APP集合了财富管理、产品代销、家族信托传承、海外资产配置等多元的理财条线。2019年,宜信联席主席尚筱透露,公司管理资产超千亿,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接近40%。根据金额、产品类型、期限等投资要素的不同,固收类产品的年化收益在7-10%不等。之前吐槽过,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的缺失,中国的投资者,获得8%收益就得承担本金100%的损失风险,但还是有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对此类产品趋之若鹜。
我们通过下图(来自国内某知名财经新闻)来看下宜信财富旗下一款发行在某地产交所(几乎不受监管)平台上的债权转让产品:
挂牌方(借钱方)通过摘牌方(帮助借钱方)来完成募集资金的活动,投资者将钱给摘牌方,帮助挂牌方完成筹资需求,这里面加入了一个担保方,如果最后挂牌方没有还钱,那么将有担保方还钱给摘牌方的投资者。很绕是不是,不打紧,看上图总结一句话就是,ABC分别为还钱的、借钱的和担保的,结果这三个公司重要法人、股东、监事居然都是宜信的高管或者关联方。听到这有的投资者可能明白了,自己钱借给B,B帮忙把钱借A,同时告诉你C可以一起担保你借出去的钱不会没。通过深入调查最后发现ABC三个人是一伙的,更搞笑的是该官方平台‘产交所’就算知道了,也不会去监管,我们看一段同样来自某财经新闻的描述:
懂了吗?在这里补一个tip:普通投资者,不要被任何金融机构的理财顾问忽悠去买除了信托(富人的产品)之外的非标产品,不管是金交所还是产交所,对于非国有资产相关的产品,均不受监管。通过第一个图中的关系可以发现,宜信财富APP上卖给你的固收类产品,并不是什么债权或者组合资产,大概率此产品就是‘自融’产品,什么是自融产品?顾名思义就是“自己跟自己交易”,宜信的高管通过宜信平台来给自己的公司融资。p2p死于什么?不就是死于刚兑和自融么,‘刚兑’吸引来客户,‘自融’满足高管的贪欲。当初网信的庞氏骗局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玩不下去才暴的雷。
宜信在各地产交所发行这样的产品不下30款,不管他们的理财顾问如何说自己的固收产品15年没暴过雷也好,还是他们的背景和实力多雄厚,底层资产和关联方自融交易的问题是不容诡辩的。除了宜信,恒昌近两年的产品收益率也越发高的可怕,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就知道,这个公司很缺钱。仅以此短文告诫普通投资者,购买产品,请认准标准类产品,即便亏钱了,流动性也不会有问题,至少,它不是0和1的关系。